一維模型
COD屬于可降解污染物用一維模型計算理想環境容量,對于點源排放,令混合后水質濃度C等于水質標準CS,由下式可計算河流的允許納污量:
模型參數的確定
(1)河流設計流量Qh
根據《全*水環境容量核定指南》的要求,河水設計流量選擇30Q10(近10年**枯月平均流量)作為設計流量條件。根據2008年1月實測資料,Qh為24.27 m3/s~14.72 m3/s。
設計流量按平水期14.72 m3/s和枯水期8.83 m3/s(14.72 m3/s的60%)這兩種情景進行環境容量的預測。 (2)河流設計流速ux
實測流速為0.16 m /s。若設計流量按14.72 m3/s和8.83 m3/s計。依公式
xhuSQ??計算,
其中S為斷面平均面積,可得河流設計流速ux為0.12m/s~0.072 m/s。
(3)污水流量QP 取1.2m3/s。
(4)上游來水濃度Ch
CODMn Ch值為 3.2 mg/L ;依據老縣河CODMn和CODcr的相關模型,轉換為CODcr Ch值為 10.68 mg/L。
(5)排污口距控制斷面的距離x
根據控制單元的選取,分別按3 km、4km、5km進行環境容量的計算。 (6)控制斷面處水質標準Cs
按控制斷面達地表水Ⅲ類水功能要求計,CODcr取值為20mg/L。 (7)污染物降解系數K
K值:CODcr: 0.22~0.30 /d , 平均值為0.26 /d 取K值為0.22和0.24進行計算。
不同水期、K值、控制斷面的理想環境容量
COD理想環境容量
不同水期、K
值、控制斷面的實際環境容量
面源污染物排入量
面源污染主要為徑流帶來的污染物。老縣河英城段徑流量為20566萬m3/a.徑流污染物入河量COD為4155.3 t/a。
表4-3控制單元面源污染物入河量
理想環境容量中扣除非點源污染物入河量后為實際環境容量,污染源調查中調查了老縣河匯水區面積、徑流量、徑流水質,并計算了面源污染物入河量(見表3-7),將整個匯水區內(65km)面源污染物入河量按比例折算為控制單元內面源污染物入河量,各控制單元理想環境容量扣除相應面源入河量得到各控制單元實際環境容量。見表4-3.
表4-4實際環境容量(平水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