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點氯化法(Break Point Chlotination)是將氯氣通入廢水中達到某一點,在該點時水中游離氯含量較低,而氨的濃度趨于零。當氯氣通入量超過該點時,水中的游離氯就會增多。多余的氯氣與水反應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與氨氣反應生成無害的氮氣,其反應式如下
PH值對沸石的吸附有一定的影響,pH=4一8是沸石離子交換的**佳范圍。當 pH<4 時,H+與 NH4+發生競爭;pH>8 時,NH4+變為 NH3,而失去離子交換性能。常用的離子交換系統有移動床、混合床、固定床三種類型。離子交換法適用于中低濃度的氨氮廢水處理,在處理高濃度的氨氮廢水時,會因樹脂再生頻繁而造成操作困難。其再生液為高濃度氨氮廢水,需做進一步處理。
近來*內外對沸石的優勢及改性進行了相對深入的研究。
劉玉亮等[7]認為 斜發沸石對氨氮的靜態飽和吸附量為3 100mg/100g,當氨氮濃度為35 mg/L時,動態飽和吸附量大約為2 200 mg/100 g,分別是粉沫活性炭、顆?;钚蕴俊⒐柙逋恋?0倍、23倍、27.5倍。
潘佳芬等[8]認為 相比其它幾種吸附劑,沸石吸附氨氮具有明顯的優勢天然斜發沸石吸附氨氮后,可用濃鹽水等再生重復利用,多次再生失去利用價值后,可以作為生產水泥的原料燒制水泥,從而避免對環境的二次污染。
林海等[9] 經SDS修飾后,焙燒沸石的氨氮去除效果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獲取的**佳條件為:焙燒溫度為400℃,焙燒時間為0.5h,SDS濃度為0.5%,焙燒氣氛為常氧,此時改性沸石對氨氮的去除效果**好,氨氮去除率可達98.79%,與不修飾相比,氨氮去除率提高了27.52個百分點。 濕式催化氧化法
濕式催化氧化法是 20 世紀 80 年代*際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理廢水的新技術。在一定的溫度,壓力和催化劑條件下,利用空氣氧化污染物中的氨氮和有機物,使其變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氣等無害物質。其使用的催化劑為擔載的雙活性組分(含貴重金屬及稀土元素),并以相應的金屬組分鹽類溶液浸漬而成。適用于濕式氧化催化的催化劑來源廣泛,屬于液相完全氧化催化劑的稀土、貴金屬、過渡金屬及其氧化物、復合氧化物和鹽類均適用于此。要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充分分解,必須具備很高的氧化活性。長期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中使用,催化劑必須擁有很高的強度,并能抗酸、堿的腐蝕。
孫佩石[10] 在對含大量氨氮廢水的垃圾滲液研究后認為,對于CODG濃度13377一19551mg/L、NH3一N濃度1730一19llmg/L的高濃度垃圾滲瀝液,在270℃、9MPa的條件下,經CWO裝置一次處理后(催化反應時間40一60min),滲瀝液中CODcr、NH3一N的去除率即可達到99%以上,處理水中的CODcr濃度可低于巧omg/L、NH3一N濃度可低于0.smg/L,兩項綜合達到*家二級排放標準值,而且脫色除臭效果良好。
此方法氨氮處理效率較高(廢水經處理后可達飲用水的標準)、工藝流程簡單、占地面積少等特點。但此技術所需催化劑價格昂貴,且需要高溫和高壓的設備,暫時不能作為廣泛應用的處理方法,但若處理好催化劑與廢水匹配問題,應用前景廣泛。 化學沉淀法
銨離子的某些復鹽(如MgNH4Po4、NINH4Po4、znNH4Po等)不溶于水,化學沉淀法就是利用這些復鹽將氨氮以沉淀的形式除去。MgNH4p04.6H2O(MAP)俗稱鳥糞石(Struivte),工業上由由鎂鹽溶液和磷酸鹽溶液相互作用而得。其反應方程式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