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印染企業“被”關停?天空飄來“浙江藍”
**近的股市,何止是眼淚能說明白的,那個桑心啊,就別提了。可是就在一片又一片“菜地”里,就有那么幾朵“紅花”格外耀眼。2月24日,閏土股份漲停,而這也是近2年來第九次漲停;2月26日,航民股份漲停……這么說吧,凡是和浙江印染有關系的印染股,都受益其中。
而與此同時,隨著G20峰會在杭州召開之際,以及當地各級政府加快印染轉型升級之舉,一大批印染企業被關停、關閉。其中,作為我***大的印染集群地紹興,**近可謂是飽受爭議。從今年1月份開始,紹興對全市印染企業開展地毯式檢查。經專項檢查后,先后對柯橋64家、袍江10家印染企業實施停產整治。
究竟這是政府為了業績,做樣子,還是為了環保,做次秀?讓這么多企業關停、關閉,難道GDP就不怕掉嗎?帶著這些疑惑,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歷史上的紹興柯橋,曾經是“一乘土灶兩只缸”,“處處點火、家家冒煙”,家庭作坊小染缸多達數百家。如此,小作坊已經從幾萬米產量、幾家鄉鎮印染廠發展到160億米年印染布產量、650億元年銷售收入的驚人規模,印染產能已占全*的三分之一、全省的二分之一,印染產業已成為柯橋區的支柱產業。
但是,“低小散”、“臟亂差”同樣也充斥著經濟發展的全過程。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區,為了實現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特別是人與自然、資源的均衡、和諧,柯橋區政府于2010年上半年作出推進印染產業集聚升級的重大決策,并于同年6月召開動員大會;同年9月,shou批23家印染企業簽約集聚濱海;12月,第二批67家印染企業簽約集聚……四年多來,已有96家印染企業簽訂集聚協議,40只項目建成投產。去年2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的意見》明確,到2017年基本完成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力爭到“十三五”末全區除濱海工業區(馬鞍鎮)外,原則上不再保留印染企業。
此外,柯橋區紡織產業包括印染產業**大的問題是低端鎖定、低價競爭。再加上近幾年來經濟形勢的低迷發展,使得這個行業發展“雪上加霜”。如2015年,柯橋區紡織品出口91.3億美元,同比下降7.3%,在“跌價不跌量”的情況下,可以看出紡織品檔次低、創新弱、品牌缺失、議價能力不強、利潤空間微薄的現實窘境。再加上當前環保標準越來越嚴、產業升級步伐越來越快、群眾呼聲越來越大,淘汰落后過剩產能,倒逼淘汰劣質污染企業,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印染忍痛轉型,迫在眉睫。
而近日,紹興市政府又印發了《加快印染產業提升促進生態環境優化工作方案》,提出緊緊圍繞打造現代產業集群目標,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等多種手段,兩年內促進印染產業實現質的躍升。這也是為什么政府要下決心加快集中整治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不破不立,涅槃方能重生。
“年前政府就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集中檢查,說是要針對違規建筑、環保設備、衛生等進行評分,凡是不合格達標的,都要進行關停、關閉。只是沒有想到,年后就下手這么快,而且還很堅決。”柯橋一印染老板介紹,從業印染20多年,他感覺這兩年政府抓管力度**大。“雖然我們從心里也明白政府是為今后產業發展,從大局想。但總覺得政府在處理上,缺少政策的可持續性,沒有從企業的角度著想,企業在節能環保投入上還是很大,希望政府能合理優化資源,實現利益**大化。”他透露,由于大量關停,一些供貨商、貿易商現在無法下單,很難正常交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惡劣影響。
但不管怎么樣,政府的出發點是好的。很多企業也愿意跟著政府的規劃,走聚集發展的模式,實現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由“印染柯橋”向“印象柯橋”轉型。
根據紹興《加快印染產業提升促進生態環境優化工作方案》細分的20項主要任務,未來兩年時間,紹興印染將通過優化印染產業提升發展的標準、政策和技術路線,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等多種手段,促進印染產業實現質的躍升,將印染打造成“綠色**、**”的現代產業集群。
估計,這就是大家熱議的“浙江藍”,也正是這種“藍”,為一片綠的股市和低迷的經濟帶來了新的希望。